美丽专访 | 施意伲,有马甲线的食育料理师
遇见美丽
施意伲(Yini)
1972年出生于北京。21岁时赴日留学,36岁硕士毕业。育有一儿一女。为了孩子不得不放弃工作在家育儿,终于在2009年开始了自己的教室,边教日本学生茶文化边教中文。四年前创建自己的食育料理教室,之间还考取了食育指导师和蔬菜协调师的资格。
序言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爱上做饭
1972年出生于北京。从小在外贸大院长大的她从小学2年级就蹬上小板凳给哥哥炒菜。记忆中的味道是母亲的四川泡菜和父亲的上海炒面。
30岁开始真正的学习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36岁研究生毕业儿女双全
20岁为止,经历了钢琴制造学校、经贸大学、四通公司就职。21岁渡日留学。
30岁为止,经历了大学、就职、转职等各种艰辛,2003年FedEx工作期间结束单身生活,2004年爱女诞生。产后50天重返职场。复职不到半年却因为丈夫希望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女儿有机会在中国成长而毅然辞职,一家人回到中国。
33岁重返学园攻读硕士研究生。两年后怀着老二准备毕业论文。“论文课题是日本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启示。我希望中国能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日本。有意思的是现在还有一些网站转载我当时的论文资料呢。”36岁毕业时被同学拍下了难忘的纪念照,穿着硕士服的妈妈左手牵羞怯的女儿,右手抱着大哭的儿子。
重回日本转身专业主妇不甘寂寞在家开设个人教室
与美丽妈妈对话
对料理有什么感悟?
Yini:一位名厨说过作为专业料理人士首先要考虑成本。我庆幸自己不是专业,因为我从来不考虑成本,只会想怎么才能做得更健康更美味,就像一个母亲给家人做饭。同时我还感到不专业反而可以不受束缚,任性去发挥。比如,我参观一个酱油老铺时第一次品尝了酱油味冰淇淋。咸味可以提升甜味的品质,我就琢磨如果用酱油来调节奶油做出瑞士卷会怎么样,结果做出来出乎意料的好吃。每一位品尝的人都赞不绝口,当我告诉他们我放了酱油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晚餐是我每天给家人准备的一封情书。我不会轻易问孩子们想吃什么,我喜欢他们回到家放下书包问我的那句话:“妈妈今天晚餐吃什么?”没空去买菜的时候我会打开冰箱像玩游戏一样去想怎么利用现有食材做出晚餐。把食物摆放得漂漂亮亮的也是我喜欢做的一件事,摆盘是对人和食物的一种尊重。我还喜欢晚餐时大家的各种谈论,这些都是我们家每天必不可少的食育生活。
美丽妈妈:
当料理老师为什么会这么瘦?你是如何管理体重的?
Yini:我有着独特的发酵生活。我发酵蔬果做成酵母,用它做面包,并且每天饮用它。发酵食品有调理肠胃的功能。美容先要美肠,养生先要养肠胃,这比单纯的涂在脸上要重要得多。学习营养学,针对自己的体质选择食材。饮食是一门学问,要适合自己,要营养均衡。另外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和年轻时相反,现在的我早睡早起。
我的目标是精致地生活,优雅着老去。我希望能不停修炼自己,让自己有一个谦虚的品格。进入中年后,我学会正视自己身体内外的变化。苏菲玛索说过一段很感动我的话:“很多人都说我在老去。但我从不在乎。我爱自己的每一条皱纹,因为它们代表着我的人生经历和感情回忆,那些都是我身体和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